中文
搜索

技术文档翻译的专业原则——以中日翻译为例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5日浏览量:
在全球化技术协作与产品出海的大趋势下,技术文档的翻译已成为跨国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优质的技术文档翻译不仅要求语言转换的准确性,更需要深入理解技术内涵、使用场景与文化背景。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市场的这一需求尤为凸显,其对技术文档的严谨性、规范性及文化适配性均设有极高要求。

本文将以新宇智慧一名语言专家的中日翻译项目为例,探讨如何精准传递技术信息并兼顾日本独特的场景化功能适配,确保技术文档在日语语境下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契合本地用户的阅读习惯与信任基准。

精准术语的基础构建

技术术语的准确翻译是技术文档翻译的首要原则。一个术语的误译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技术理解,甚至造成实际操作中的严重失误,为确保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背景知识,能够深入理解原文所描述的技术原理与实现方式,例如:
  • “服务器负载均衡”应译为「サーバ負荷分散」或「サーバロードバランシング」
  • “嵌入式系统”则对应「組み込みシステム」
  •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使用通用缩写“API”或完整译名「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ミングインタフェース」
精准的术语管理不仅是技术文档翻译的基础,更是确保信息准确传递和专业性的关键点,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术语库与严格的验证流程,能够使得翻译避免技术歧义和操作风险。

场景化的功能适配

技术文档类型多样,不同的文档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用户界面文本要求简洁明了,在有限的显示空间内准确传达信息;操作手册需要注重步骤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API技术文档则更强调逻辑严谨性和术语一致性。
成功的场景化翻译要求译者充分理解文档的使用场景和目标读者。例如,将“保存成功”译为「保存しました」,既简洁又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操作手册部分针对“长按电源键三秒”的翻译,将其译为「電源ボタンを3秒間長押しする」,使用「長押し」这个日常高频词汇,更符合用户的操作认知。这类文档通常面向专业开发人员,需要确保技术描述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文化特质的恰当传达

既然涉及技术出海,那也可以认为技术文档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在涉及具有文化特色的技术概念时,译者需要特别注意文化特质的保留与传达,这要求译者既熟悉源语言文化,也了解目标语言文化的特点。
比如中日翻译中将“高铁”译为「高速鉄道」或「高鉄」,与日本的“新幹線”相区别,准确传递了中国高铁的技术特色。再比如,“鸿蒙”直接译为“鴻蒙”或“ホンモン(音译)”,而非“Harmony”的外来语说法“ハーモニー”,体现中国技术自信。
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有时需要直译以保留文化特色,有时则需要意译以促进理解。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以准确传达技术信息为首要目标,同时尽可能保持文化元素的完整性。

现代化工具的高效运用

在遵循上述技术文档翻译专业原则的基础上,现代化工具的合理运用为高效、精准地实现技术文档翻译提供了关键支持。例如:
  •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能够有效管理翻译资源,常用的 CAT 工具(如 Trados、Memoq 等)可实现译文复用,配合 Xbench 等 QA 工具的使用可确保术语统一。
  • MultiTerm 等术语库管理系统使得项目团队能够建立统一的术语标准,特别是可以在大型项目中保证术语的一致性。
  • 类似Phrase 等的专业翻译平台则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协作环境,支持多人协同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技术文档翻译领域,人工审校仍然不可或缺,技术文档的翻译常常涉及大量专业知识和细节语境,需要译员凭借专业判断力进行最终的质量把控。

结语

技术文档的翻译不仅考验译员的专业知识,更是对于译员的综合能力的检验,优秀的译文应当同时具备术语准确性、场景适用性、工具协同性以及文化适应性,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专业把控,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信息的无障碍传递,促进中日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关于新宇智慧:
深圳新宇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锐意创新的语言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于ICT、知识产权、生命科学、游戏和金融财经等领域,涵盖语言服务、大数据服务和AI技术应用三大业务模块。
新宇智慧总部在深圳,在北京、上海、合肥、成都、西安、香港、英国剑桥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新宇智慧已为众多世界500强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提供一站式多语言解决方案,并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